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:深化数字化教学改革 创新打造“融媒体思政课”
融媒体时代,信息的高速传播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。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挖掘“大思政课”资源,联合浙江新闻客户端创新打造“融媒体思政课”,以学生的需求牵引思政课数字化改革,拓展数字化应用课堂场景,打造有思想、有品质、有温度的思政“金课”,努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。
坚持协同联动 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
构建优质平台协同机制。学院将思政课和融媒体有机结合,在浙江新闻客户端设立“融媒思政”频道,共同打造“融媒体思政课”教学平台。根据课程内容精准抓取浙江新闻客户端海量、鲜活、富有代表性的教学资源,及时推送给学生,让客户端成为学生的“随身课堂”。依托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专业力量,录制“浙籍共产党人红色书信品读”等学习音视频,供浙江全省大学生共享学习,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。
构建教学资源转化机制。在推动静态预设型教学资源转化方面,学院利用“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”,及时将优质教学资源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。从大一下学期开始,学生每学期参加不低于8学时的在线课程学习,贯穿大学阶段全过程,确保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思政学习“不断线”。在推动动态生成型教学资源转化方面,学院创新微课堂设置,上线学生课堂小组作业展示微视频,丰富教学资源;收集整理在学科竞赛、学习深造、创新创业、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优秀学子事迹,开发“在浙师,你也能”系列微课程,提升教学内容的鲜活度,依托浙江新闻客户端个性化配置学习资源,进一步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。
构建教学过程联动机制。学院着力将“融媒体思政课”教学平台打造成为资源共享中心、课程教学中心、学情监测中心、师生交互中心、效果评价中心,组建校媒合作技术保障工作专班。“融媒体思政课”教学平台数据精准对接学校教务管理系统,实现了标准、数据的无缝对接。成立“融媒体思政课”教学发展中心,聚焦“融媒体思政课”教学平台构成要素及作用机理、关键技术及其规模化应用等问题开展综合研究,发表系列成果。组建“融媒体思政课”教学联盟,将“融媒体思政课”教学模式在浙江省内高校推广。截至2023年7月,已有20余所高校采用“融媒体思政课”教学平台开展思政课教学,平台累计辐射学生60余万人。
坚持数字赋能 推动课堂教学形态创新
“模块+专题”,创设系统性课堂。学院在教学内容、备课机制、教学评价、题库设计、技术应用等方面,围绕“模块化”“专题化”进行思考和设计。以“形势与政策”课为例,学院按照“政治+经济+外交+宗教”的模块组合,设置“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”“大国外交”“马克思主义宗教观”等教学专题,组织教师聚焦教学专题开展教案编写、课件制作、试讲磨课、习题设置、集体备课。授课过程中匹配浙江新闻客户端的教学资源,有效提升了教学的生动性与时效性。
“全时+全员”,创设交互式课堂。在全时互动方面,学院运用“互联网+”理念打造贯穿学生大学4年的全闭环“云、台、端”在线学习系统。在“融媒体思政课”教学平台设置对话框,教师可通过对话框发布交流互动话题,学生也可通过对话框与教师实时互动。每个班级建立班级QQ群、微信群,弥补“融媒体思政课”对话框无法上传大容量文件的不足,推动教师学生互动交流,真正实现“时时能学”。在全员互动方面,每位学生通过“融媒体思政课”教学平台编入固定的学习小组。学习小组围绕教学专题开展互动研讨交流,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,让学生体验思政课理论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获得感,实现由“要我学”到“我要学”的转变。教师针对学生小组讨论形成的观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分析与点评,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,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互动性。
“案例+研学”,创设生成性课堂。学院整理“时代楷模”“立德树人”模范等典型案例制作成数字化教学资源。在全国建立108个思政课社会实践基地,构建政府、社会、学校协同联动的实践育人共同体。持续开展“红色研学”“生存训练”等品牌活动,打造“行走的思政课”,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。在第十七届全国“挑战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,学院学生以思政为主题的调查、实践活动作品获特等奖2项、一等奖4项,总成绩居全国高校第2位。
“大手+小手”,创设一体化课堂。学院建立浙江省首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创新中心,循序渐进、螺旋上升地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。召开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、全国高校德育工作课堂创新研讨会等重要会议。组织“8090”博士宣讲团,“00后”大学生宣讲团,走进中小学开展“大马小马 百校千场”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实践活动,以高校的“大手”拉紧中小学的“小手”。精心制作相关宣讲视频投放浙江新闻客户端“融媒思政”频道,成为“融媒体思政课”教学的鲜活素材。
坚持系统集成 重塑思政教学生态
推动“个性化”学。学院借助“融媒体思政课”教学平台将知识传授任务延伸到课外,把知识消化、练习讨论转移到课内,让讨论交流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。全面推行60人以下小班教学,开展“朋辈引领、生生互助”的小组合作学习项目,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机制,教师开展线上线下的过程性指导。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的形式不拘泥于单一的PPT展示,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长,运用新闻发布会、新闻播报、话剧、音乐剧、情景剧等形式增加课堂的感染力。在每堂课后设置即时测试环节,教师操作生成当次课的测试二维码,学生用手机扫码即可在线答题,现场测试教学内容、反馈测试成绩、检验学习成效。
推动“差异化”教。学院充分利用“融媒体思政课”平台强大的算力,通过课前、课中、课后全过程动态教学数据采集、记录和分析,让教师教学决策从基于经验转向基于教学数据。教师通过形象生动的动态图像、词云及统计图表,对每次课堂测试后的班级平均成绩、平行班级成绩进行比较分析,快速准确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,有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。“融媒体思政课”强大的后期信息处理分析功能,满足了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各种数据信息及分析结果的获取需求,有利于针对薄弱环节持续改进教学方式,优化教学过程,开展差异教学,提升教学效果。成立“融媒体思政课”学生助教团,让学生走上讲台、走出课堂,让教学活动从课中拓展至课后,并向学科竞赛、社会实践等活动延伸。
推动“科学化”评。学院实施“品行表现+课程考试”的评价考核方式,规定期末考试成绩占比不高于总评成绩的50%。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、学科竞赛活动、大学生理论宣讲团等活动情况,全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,与思政课最终成绩相关联。例如,学院将学生参加“卡尔·马克思杯”大学生理论知识竞赛的成绩记入相应思政课总评成绩,并按规定计算绩点,改革成果获评浙江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。
“融媒体思政课”教学改革深受学生好评。教改成果获批教育部“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项目”、浙江省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项目”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“首批高校思政精品项目”,入选2022年度全国思想文化工作案例,并连续3届在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数字思政专场作典型案例推介。(王 锟 姜玉峰)
来源:光明日报
聊大要闻
-
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刊发我校黄河学研究新成果2024-09-06
-
yl23455永利在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再创佳绩2024-09-06
-
yl23455永利学子荣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2024-09-06
-
教育部网站报道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2024-09-05
-
yl23455永利召开博士学位授权申报工作部署会2024-09-05
-
多措并举 教育前置 计算机学院打造新生入学专业教育四重奏2024-09-05
-
yl23455永利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工作总结座谈会召开2024-09-05
-
yl23455永利向密联邦科斯雷州高级中学捐赠尼山书屋2024-09-05
-
学校召开2025年预算编报工作部署会2024-09-05
-
yl23455永利第六批援疆实习支教师范生出征2024-09-05